俄乌“斗气”引人深思
6月16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关于天然气供应问题的谈判已经破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声称要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俄乌关于天然气供应问题谈判的破裂,表面上是由于供气价格各不相让而引起的,而实际上,是俄乌两国的地缘政治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乌克兰是一个能源净进口国,它对俄罗斯能源的长期依赖,使它在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斗争中无法不处于下风。乌克兰经济与政策咨询研究所所长伊戈尔·布拉科夫斯基曾经透露:“乌克兰的天然气有大约80%来自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90%的石油来自俄罗斯。”而且,乌克兰从土库曼斯坦进口的天然气,也都需要经过俄罗斯境内。
早在今年4月,乌克兰已经为俄罗斯的“断气”做了一些准备,在欧盟的协调下,乌克兰先后和斯洛伐克与德国达成了供应天然气的协议,但是,斯洛伐克与德国的天然气也来自于俄罗斯的供应,对于这种反向输气的行为,俄气公司已经提出警告,质疑这些协议的合法性。如果没有俄罗斯的认可,这种反向供气的做法,也不能真正实施。
一旦失去了充足的能源供应,乌克兰不仅将面临经济的崩溃,而且国民生活也将面临巨大困难。这种困难如果只是短期的,可能还可以克服,如果是长期的,也许将带来国内政治格局的动荡与改变。
从俄乌“斗气”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战略资源保障的重要性。事实上,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例如能源、矿产、粮食、水源等等,在和平时期,可以是普通的商品,在市场上自由买卖,但是,一旦发生事关国家根本利益的国际地缘冲突,或者是发生战争,这些战略资源也就必然成为斗争的工具和武器。在国际地缘政治斗争或者战争当中,经济手段从来都是优于军事手段的一个利器。这不仅是俄乌“斗气”让我们看清楚的一条逻辑,而且也是世界发展史告诉我们的一条教训。在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如果不是盟军最后控制了太平洋的海运线,切断了轴心国的物资供应,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也许就会发生变化。
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
随着经济数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不可避免地从一个能源自给国变成了一个能源进口国,而且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当年的依存度为6%,随后进口量不断飙升,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5个月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越美国达到55.2%;2013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28195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7.39%,较2012年有近1个百分点的提升。
我国能源过去主要依赖煤炭,而且我国也一直都是世界煤炭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可是,自2009年我国就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净进口国,而且煤炭进口量也一路攀升。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煤炭净进口量达3.2亿吨,进口依存度为8.13%,较2012年上升了一个百分点。更为严峻的是,长期消费煤炭对空气的污染越来越明显,当前我国政府面临治理空气污染的重大挑战,这将有可能被迫减少煤炭的消费而逐步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量。尴尬的是,在天然气方面,我国也有较高的对外依存度。2013年我国进口天然气515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30.5%,较2012年的进口依存度大幅增加5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已经清楚地表明,我国的能源安全,并没有攥在自己的手中,一旦国际环境风云突变,能源问题就很可能成为我国的致命伤。如何做好能源保障,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能否保障充足的能源供应,不仅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能否保障民生的重要问题。
努力改善我国战略资源保障
要改善我国能源安全现有的格局,至少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环节:
首先是增加国内现有的能源产量,减少对外的进口依存度。目前我国内陆的油田已经高度开发,必须尽快增加新的自主的能源供应。目前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但这些新能源供应对于我国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页岩气的开发正在展开,但也受到水资源、技术水平和成本的制约,短期内难成大气候;因此,只有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才能解决问题。而开发海洋油田,除了技术问题之外,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愈演愈烈的海权之争,至关重要。
其次是要使能源进口实现多元化。乌克兰的能源单纯地依赖俄罗斯的供应,目前就受到了致命的威胁。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也适合能源进口的方向。最近,我国相继和俄罗斯、英国分别签订了天然气进口的巨额合同,就是这种进口多元化的努力。
其三是必须保障油气运输路径的安全。目前我国油气的进口仍然主要依赖海运,其软肋是在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容易遭受制约,增强我国海空军事力量,加大对我国能源海上运输安全的保障,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增运输路径,开辟新的陆地运输路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其四是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做到更节约,更高效。
除了能源之外,粮食资源、水资源等,也是战略资源,也需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予以充分的保障。笔者注意到,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国内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不需要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可以把土地放出来,用以城镇化和工业化,赚到更多钱之后,就可以从外国进口更多的粮食,就可以产生更好的效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如果不是受利益驱动的话,就是市场化的原教旨主义者。正如俄乌的天然气之争那样,粮食在和平时期只是很便宜的普通商品,但是,一旦发生战争或者地缘政治斗争,粮食就可以变成武器,国人的脖子就有可能被人卡住,就会受制于人。我国有接近14亿张嘴,对粮食的需求十分巨大,无粮不稳,无粮不安。因此,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必须长期守住。
|